309.「2008年10月,英国广播公司(BBC)与《观察家报》(The Observer)做了一篇报道,指称廉价品牌普利马克(Primark)的三家供应商使用印度难民营中的斯里兰卡幼童,在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为T恤衫缝制装饰物。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后,普利马克立即解除了与这批供应商的合约,但报道揭示了当代时装产业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廉价服饰的便宜易得让人们对时装的获取更加民主化,可是又变相鼓励着消费者把服装当作短期消耗品随意抛弃,再加上生产廉价产品的激烈竞争,自然使得剥削成为潜在的后果。」
书籍名称:《时装》
基础信息:[英国]丽贝卡·阿诺德 / 2019 / 译林出版社
豆瓣评分:7.2/10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90658/
读完时间:2021-04-05 21:36:01
我的评分:2.0/5.0
我的标签:牛津通识读本,#2021,微信读书
免责声明:本页面所发布的笔记仅用于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摘录、总结和反思。内容大多为书中原文或书中观点的简要提炼,并不代表我个人的立场、意见或价值观。书中观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了解或采纳,请参考书籍的原始内容。
阅读笔记:
牛津通识读本:时装(中文版)
丽贝卡·阿诺德
引言
时装也可以被看作是同质化的一种形式,它煽动所有人都以某种特定方式穿着打扮,可是与此同时,它又追求个性与自我表达。
时尚风潮(fashions)可以诞生在各个领域,从学术理论到家具设计甚至是舞蹈风格。不过,就一般意义而言,特别是在这个词以单数形式出现时,它指的是穿衣的时尚。
通常认为时装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
高级时装设计师的演化
回顾过去的历史,绝大多数服装是家庭自制的,或者是从几间铺子买来织物或辅料后再由本地裁缝和制衣师制作。到了17世纪末,一些裁缝,尤其在伦敦萨尔维街一带,开始以技艺最为纯熟、款式最为时髦而闻名,人们会从其他国家赶来在亨利·普尔等比较知名的几家定做西装。
成衣设计师的演化
当皮尔·卡丹1959年在巴黎春天百货发布他的成衣系列的时候,他却遭到了巴黎高级时装公会的短暂除名,这个协会的存在本身是为了规范高级时装产业,而卡丹被除名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获得其许可便这样设立了自己的分支产品线。
从1990年代开始,时装消费者们就越来越追求通过定制服装与混搭设计师单品、高街款式与古着衣饰来实现自己造型的个性化。这让他们当起了自己的设计师,哪怕没有那么多件可改的衣服,也要把整体造型和形象打造成自己想要表现的样子。
肖像画与身份塑造
霍兰德认为,通过艺术呈现能够“认识”到的不仅仅是身着服装的身体。她还认为艺术家们眼中的景象其实是同时代时装风尚培养起来的,甚至在描绘裸体时,身体的形态与展示方式都受到了流行时尚理念的调和。15世纪克拉纳赫笔下裸体上发育不足又位置靠上的双乳、位置较低的腹部,1630年代鲁本斯的《美惠三女神》(Three Graces)全身像,还有19世纪之初戈雅绘制的或着衣或赤裸的《玛哈》(Maja),都证明了流行的廓形对人体形态描摹方式的深刻影响。在每个例子里,穿上服装之后的人体形态被塑身衣、衬垫以及罩袍重塑,又强加在画中的裸体人物体态上。所以,肖像画与时装的关系是根深蒂固的,也充分说明了视觉文化在任一时代都有着相互关联的本质。
时装产业的演进
胜家公司于1851年投入市场的缝纫机,有时被看作成衣行业发展的革命性因素。然而,直到1879年蒸汽或燃气驱动的缝纫机往返摆梭被发明出来,服装生产的速度和简易性才得到大幅度提升。安德鲁·戈德利曾有记录,一名熟练的裁缝每分钟能够缝制35针。但到了1880年,动力驱动式缝纫机能够每分钟完成2000针,而到1900年这一速度已经攀升到每分钟4000针。技术的进一步革新,例如裁剪和熨烫技术的改良,在极大缩短生产时间的同时也减轻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成本负担。
时装生产商们自古就需要保持与市场的密切联系,并针对消费者对某一特定流行趋势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今天发达的信息网络让服装生产装配可以分包到越来越远的地方。随着20世纪渐渐远去,科技手段使得每一个服装款式的销量数据能在各个店铺的各个收银机上进行整理检点,进而能迅速向工厂下单。运输方式和分销渠道的改进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过程,极大地为一批成功的国际服装巨头们增加了便利,比如瑞典的海恩斯莫里斯(H&M)、西班牙的飒拉(Zara)。这些公司能够快速响应设计师的时装系列,同时密切关注着街头流行的新兴趋势,以复制最新的高级时装,有时候甚至能抢在高级时装上市之前先推出自己的产品。这种模式同样意味着工人的工作环境更加难以保障,引发了针对高街品牌的种种指控,盖璞(Gap)的遭遇就是个例子。
时装宣传推广方式的发展
《邂逅》(Cheap Date)
身份与反叛
后“9·11”时代里人们对于伊斯兰教的恐惧,加上公众以及媒体认为这种外在区别属行为失范的观念,使得在某些法国学校女孩们被禁止戴希贾布头巾。这引发了人们的抗议,也更加坚定了部分穆斯林女性对于希贾布头巾重要性的信仰,它不仅是她们宗教信仰的象征,也是对西方理想中的女性特质以及当代时装裸露身体的一种质疑。
规则与变革
2008年10月,英国广播公司(BBC)与《观察家报》(The Observer)做了一篇报道,指称廉价品牌普利马克(Primark)的三家供应商使用印度难民营中的斯里兰卡幼童,在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为T恤衫缝制装饰物。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后,普利马克立即解除了与这批供应商的合约,但报道揭示了当代时装产业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廉价服饰的便宜易得让人们对时装的获取更加民主化,可是又变相鼓励着消费者把服装当作短期消耗品随意抛弃,再加上生产廉价产品的激烈竞争,自然使得剥削成为潜在的后果。
英国现在有句话叫“急冲到底”(rush to the bottom),就是人们用来形容跨国零售商们雇用发展中国家承包商的行为,这些承包商通过偷工减料来为西方出资人压低补贴,提升利润。
本土与全球化
比如三宅一生,他制作的服装颠覆了西方世界关于美与形的固有观念,推出了细密打褶的面料,塑造成向身体外伸出的尖端。他重新创造出了符合建筑空间理念的女性气质,不再顺着人体自然形态剪裁面料。其服装形态常常向上延展,并向外延伸以强化身体与服装之间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