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遵照你的语言来行动,你才能看见结果如何。然后集中注意力,观察你的错误,准确描述它们,并尽力纠正。这就是发现人生意义的方式,它也能够保护你免受人生悲剧的折磨。」
书籍名称:《人生十二法则》
基础信息:乔丹·彼得森 / 2019 / 浙江人民出版社
豆瓣评分:7.6/10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4870933/
读完时间:2020-01-26 22:01:03
我的评分:4.0/5.0
我的标签:#2020,kindle_pw
免责声明:本页面所发布的笔记仅用于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摘录、总结和反思。内容大多为书中原文或书中观点的简要提炼,并不代表我个人的立场、意见或价值观。书中观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了解或采纳,请参考书籍的原始内容。
阅读笔记:
Ch1
- 谨慎对待你的体态,别再低头徘徊。
- 绝大多数科学论文都由一小群科学家发布,几乎所有的商业化音乐都由一小部分音乐制作人谱写,大部分书籍都由一小部分作家创作。
- 巴赫尤其高产,他的作品光是手抄就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
- 在所有被复杂生物适应的环境当中,支配等级都是一个永久存在的特征。
- 不幸的是,自然界也包括象皮病和麦地那龙线虫(别去搜索这个)、按蚊和疟疾、饥荒和干旱、艾滋病和黑死病。
- 支配等级虽然看上去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但它已经存在5亿年了。它和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没有关系,也并不是模糊和武断的文化产物。从最深刻的层面来说,它甚至不是人造的,而是大自然的永恒属性。
- 在你大脑中比想法和情绪更深层的根基处,隐藏着一个无比古老的“计算器”,评估着你在社会中的地位。
- 大脑里那个评估支配等级的“计算器”会随时观察他人对待你的方式,然后决定你的价值,为你分配地位。如果你的朋辈认为你没什么价值,那么这个“计算器”会限制你的血清素的分泌,而负面事件也会让你产生更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 当病人的作息不规律时,焦虑和抑郁是难以治疗的。负面情绪调节系统和维持有序的生物钟关系紧密。
- 我会建议他们醒来后立刻吃一顿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早餐,只吃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是不够的,因为它们太容易消化,会导致血糖大幅波动。焦虑和抑郁的人持续承受着压力,为了应对失控和复杂的挑战,他们的身体一直处于胰岛素过度分泌的状态。
- 我有许多焦虑的来访者在按时睡觉和吃早餐之后都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 当药物本身成为病因时,正反馈环就建立了,然后酒精成瘾会很快形成。
- 因为太快将对父亲的依赖转移到年长和相对强势的伴侣身上而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
- 广场恐惧症出现之前的几个星期,这位女士通常会经历心慌之类的异样体验。其实这在激素分泌不稳定的绝经期很常见,但是心率异常的感觉会引发她对心脏病的担忧以及让她对在公共场合发病产生羞耻感,而死亡和羞耻感恰好是两种最基本的恐惧来源。异样体验也可能源于婚姻不和、亲友病故等事件,对死亡和社会评判的恐惧在最初阶段通常都是由一些真实事件引起的。
- 调节身心和世界之间互动的许多系统都可能陷入正反馈环。比如,抑郁的人会因感到绝望和颓废,进而从与亲友的关系中退缩,而退缩又会带来更多孤独感,使他们更加绝望和颓废,由此开启正反馈环。抑郁就在这样的过程中被不断放大。
- 同理,如果一个人曾经历过严重创伤,支配等级“计算器”产生的转变会增加他再次遭遇痛苦的可能性。青少年时期被欺凌过的人,成年之后更容易焦躁,他们会蜷缩起来保护自己,害怕自己的眼神交流会被他人视为挑衅行为。虽然欺凌已经结束,但伤害还在继续。24 一个曾经因为欺凌而感到卑微的人,即使现在更加成熟和成功,也不一定能完全意识到发生的变化。为了适应过去的现实而做出的生理调整有可能在当下让他继续紧张和顺从。
- 你不一定是个失败者,也不需要一直停留在失败者的模式。也许你只是有一个或者一系列不良习惯,也许你确实曾经在学校或者在家里饱受打压与忽视27 ,但是那可怜的体态已不再适合当下的新环境。如果你继续像个失败的龙虾一样垂头丧气,人们会看低你,你大脑里的支配等级“计算器”也会给你很低的评分。你的血清素会分泌不足,你会更容易感到焦虑和难过,不敢维护自己,得不到高质量的住所、资源和伴侣。你会有更大概率通过滥用药物和酒精来应对充满变数的现实,而这又会让你有更大概率罹患心脏病、癌症或者痴呆症。总之,这是一条很不好的路。
- 包括你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会认为你是有能力的,或者至少不会立刻认为你无能。有了这些积极反馈壮胆,你会更加放松,更容易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微妙细节,你和他人的互动也会更加顺畅。你会遇到更多的人,也会更加招人喜欢。结果就是,有更多好事会降临到你身上,而且好事发生时你的感觉也会更好。
- 待己如助人。
Ch2
- 不过即使可以使用抗排斥药物,排斥反应也依然是个常见的困扰,而这背后的原因竟然是很多患者不按照医嘱服药。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肾脏衰竭危及生命,透析治疗很痛苦,器官移植手术需要漫长等待,手术不仅昂贵而且风险很高,可是,最后导致功亏一篑的竟是患者不愿意服药,他们这一行为真是令人无比费解。
- 在遵医嘱服药的问题上,人们对宠物要比对自己做得好。
- 现代科学的真理直到500年前才因为培根、笛卡尔和牛顿的研究成果而逐渐清晰。
- 女性说“不”的癖好是人类进化当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这赋予了人类创造性、智慧和直立行走能力。
- 只有人类可以为了制造痛苦而折磨他人,只有人类拥有这令人发指的能力,邪恶二字的定义无非如此。动物做不到这一点。原罪这一概念在现代学术界很不受欢迎,但考虑到人类作恶的能力,这一概念的存在完全合理。有谁敢说人类在身体、心理或者信仰的进化当中没有自愿的成分?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伴侣时难道意识不到自己的偏袒和道德判断吗?谁能否定人类普遍体验到的对存在的愧疚呢?正是这种愧疚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与生俱来的堕落和作恶倾向,也避免让我们成为彻头彻尾的冷血恶魔。
- 面对朋友、家人或恋人,我在道德上有义务尽量维护自己,否则我就会成为奴隶,而对方则会成为暴君。
- 和善良上进的人为友。
Ch3
- 整个家庭看上去很正常,但克里斯好像在某个重要的层面被忽视了,所以他虽然聪明、充满好奇心,但内心充斥着愤怒、怨恨和绝望。
- 当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很低或者拒绝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便会选择与那些生活已经一团糟的人为友。
- 有没有可能你的蔑视会比同情更加有益?
- 伟人中出生在小地方的人占比总是高于平均水平。1 但如果你出生在今天的纽约,那么就算你优秀到百万里挑一,这座城市也有20个你,而大多数人当下都居住在大城市里。
- 你是谁?你以为你知道,但也许你并不知道。比如,你既不是自己的主人,也不是自己的奴隶。你不能轻易命令自己必须做什么,或者强迫自己服从,就好像你无法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你的妻子和儿女一样。你对不同事物的感兴趣程度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培养自己对某些事物的兴趣,但有的事物总是会很吸引你,而有的事物无论如何也不会。
- 在明确自己的价值标准之前,你应该先把自己当作陌生人去了解。
- 你的今天和其余每一天都是由无数小的选择和行动构成的,你能试着把其中一两件事做得更好吗?
- 无论是从心理、生理还是神经层面来说,视觉都是珍贵的。你的视网膜上只有中央凹这一小部分具有高分辨率,也只有它可以履行面部识别等任务。这些稀有的中央凹细胞,每一个都需要在大脑视觉皮层里得到一万个细胞的支持。
- 然后那一万个细胞各自又分别需要一万个细胞来完成第二阶段。如果你的视网膜全是中央凹细胞,那么你需要像低成本科幻片里的外星人那样有一个大大的脑袋来容纳你的大脑。所以我们不得不用预检分诊的方式来看见事物。我们把中央凹另作他用,把高分辨率的视觉指向那些被我们瞄准的具体事物,让除此以外的一切都退居二线,隐匿到背景当中。
- 事实上你没法如此轻易地改变自己,你只有深入地剖析自己,才能改变得更加彻底。
- 你的行动恰恰最准确地反映出了你最深层的信仰。这些信仰镶嵌于你的存在当中,隐藏在你有意识的担忧、可表述的态度和表层的自我认知之下。要想知道自己真正相信什么,不能光局限于你认为自己相信什么,还要观察自己的所作所为,否则你就无法真正了解自己。你太复杂、太难以看清真实的自己了。
- 生活的不顺或许不是因为生活本身, 而是源自你的无知。
- 他们不会主动乖乖地上床睡觉,反而会一直无意识地与睡眠做抗争,不到精疲力竭决不罢休;他们也非常愿意挑衅成年人,以此探索社会环境的复杂轮廓,摸清边界在哪里,就像少年黑猩猩在他们的群体中也很喜欢骚扰成年黑猩猩一样。
- 接下来我做了一件让小坏蛋震惊但对他有好处的事情:我把他从云梯上举起来,扔到了10米开外的地方。 不,我并没有。我只是把女儿带去了别的地方。但如果我真那么做或许对他更好。
- 想一想,一个小孩为什么会反复打他母亲的脸?这是个愚蠢的问题。答案很明显,小孩是想凌驾于母亲之上,看看自己能否逃脱惩罚。暴力并不神秘,自制力才是神秘的。
- 人类生而脆弱,终有一死,并永远无法料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因此,人们理应每一秒都害怕得魂不守舍才对,但他们并没有这样。
- 对这类行为的持续纠正可以向儿童指明合理攻击的界限所在。缺乏界限只会让他们更好奇,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具有攻击性和控制欲,他会一直踢打撕咬,直到触碰到界限为止。
- 最终儿子还是吐出来了一些,但也吃掉了一些。老爸得一分。我轻拍儿子的头,真诚地赞美他是个好孩子。当人们做到了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时,一定要及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让胜利不带怨恨。
- 最终儿子还是吐出来了一些,但也吃掉了一些。老爸得一分。我轻拍儿子的头,真诚地赞美他是个好孩子。当人们做到了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时,一定要及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让胜利不带怨恨。在经历了一小时的挣扎、愤怒和哀号之后,儿子终于吃掉了所有食物。他疲惫不堪地倒在我胸口上,我们一起小睡了一会儿。没想到当儿子醒来之后,居然比被教训前更加喜欢我了。
- 我来到卧室命令他躺下,没有效果,我再次警告他躺下,否则我会强迫他躺下。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和小孩子说理没什么用,但我相信有必要事先警告。“芝麻街爱好者”没有躺下,反而还故意再次大叫。
- 我一边按住他,一边轻柔地赞美他是个好孩子,让他放松下来。我给了他一个奶嘴,然后轻拍他。他开始放松,眼睛也闭上了。我移开了手。
- 你可能觉得这么说有点刻薄,但是训练你的孩子不睡觉,并且用奇怪的木偶剧奖励他,这种行为也好不到哪儿去。就让我们以各自的方式“糟糕”下去吧。
- 一旦看到任何接近你目标的行为,便立刻给予奖励。比如,你的女儿在进入青春期后变得很保守,你希望她可以多说话,于是,让女儿更健谈就是你的目标。一天早上吃早餐的时候,女儿与你分享了一则学校里的轶事,这是关注和奖励她的好时机,所以此时你要放下手机认真聆听,除非你希望她不再告诉你任何事情。
- 这对父母其实是在回避问题,也是在回避教会女儿该如何正确行事。他们会在她拒绝和自己的妹妹分享时感到生气,却依然假装一切都好。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对父母会在之后因为一些完全不相关的事情对她大发脾气,而这只会让女孩感到更加受伤和困惑。
- 拒绝承担管教责任的父母以为他们可以避免子女教育中的必然冲突,因为他们不想当坏人,但是这并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免受痛苦。恰恰相反,社会的无情和冷漠只会给孩子施加更加严厉的惩罚。
- 教原则一:限制规则数量 这里我想提出我的第一个个人见解:规则不应该超过必要的数量。换句话说,糟糕的法律会破坏人们对良好法律的尊重。
- 管教原则二:用最小必要力量 英国普通法允许你以合理的方式捍卫自己的权力。比如,有人闯进了你的房子,而你有一把上了膛的手枪,那么你最好分阶段捍卫自己的权力。
- 那些本可以在童年被及时纠正的不良行为,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为孩子招致越发严厉的惩罚。尤其是那些到四岁为止都还没有充分社会化的孩子,他们会在青少年和刚成年时遭受社会的直接惩罚。那些行为冲动的四岁儿童很可能在两岁时就展现出了过度的攻击性,从统计上来说,他们更容易比同龄人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男孩中有大约5%是这样的,女孩中的比例则要小很多。24 不假思索地否定体罚也会让人误以为青少年时期的恶行是从曾经天真的小天使们身上突然出现的。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就更具攻击性,那么忽略他的不当行为是非常错误的选择。
- 归根结底,拒绝意味着“如果你继续这么做,就需要承担令你不适的后果”,否则拒绝就是毫无意义的,会被孩子视为来自大人的废话,甚至会让孩子相信所有成年人都是软弱无能的。
- 孩童时代未经纠正的错误会让孩子在未来受到社会更加严厉的惩罚。
- 有一个很实用的管教手段:隔离反省(time-out)。 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惩罚方式,尤其是在培养孩子情绪自控能力的时候。让耍脾气的孩子单独待着,直到他恢复平静为止,然后再允许他回归至正常生活,这可以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愤怒。平静下来以后可以立刻回到父母身边,这样的规则对孩子、父母和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
- 管教原则三:父母同时管教。
- 管教原则四:了解自己的阴暗面 管教原则四和人的心理更为相关:家长应该了解自己的阴暗面,明白自己有苛责、报复、压迫、憎恨、发火和欺骗的可能性。
- 有着病态关系的家庭到处都是。这些家庭从不制定规则,也从不约束不良行为,家长总是会毫无征兆地爆发。
- 孩子就生活在这样的混乱中,要么因怯弱被压制,要么因顽固而叛逆。这种家庭氛围足以摧毁人生。
- 管教原则五:让孩子看清世界。
- 父母可以仁慈并充满关爱,但是也必须让孩子看清世界。这个责任比让孩子快乐、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更为重要。父母的主要职责是让孩子成为受人喜欢的人,这会给他带来更多机遇,让他产生更多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这甚至比培养个性还重要,因为追求个性的前提是要具备高度的社交成熟度。
- 报复心无论多么有理, 都会阻碍内心的成长。
- 自我意识的存在是悲剧,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痛苦。这种痛苦反过来又会让人们渴望获得自私的即时满足,也就是权宜之计。不过,牺牲和工作远比短期的冲动享乐更能抵挡痛苦。社会和自然针对脆弱个体的武断苛求并非痛苦的唯一来源,甚至不是主要来源。
- 伟大的精神分析家卡尔·荣格补充道:“只有根基深入地狱的树才能生长至天堂。”3 在这位了不起的心理学家看来,对善的追求是以对恶的了解为前提的,也因此启蒙是很罕见的,毕竟谁愿意去了解恶呢?
- 卡尔·荣格假设,欧洲文明之所以主动发展现代科学的认知技术去探究物质世界,是因为他们已经暗中认识到宗教对精神救赎的强调无法解决人类当下的痛苦。这种想法在文艺复兴前的三四个世纪里变得尤其尖锐。因此,西方集体意识的深处出现了一种奇怪而又深刻的补偿性幻想,最开始这体现为炼金术的奇怪思维,在几个世纪之后才发展成为清晰的科学体系。7 炼金术士是最早认真研究物质转化的人。
- 毫不夸张地说,尼采是一个拿着锤子进行哲学思考的人。8 尼采从两个方面对基督教做出了进一步的毁灭性批判。尼采认为基督教对真理标准的崇高追求导致了对自身根本假设的质疑和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道德和真理的区别尚未被完全理解,所以本不需要存在的真理与非真理的对立才会被提出。但是,这并不影响尼采的观点。卡尔·荣格在几十年后延续了尼采的论点,指出欧洲在启蒙运动期间从基督教的梦境中醒来,然后发现一切习以为常的事物都可以也应该被质疑。尼采说:“上帝死了!上帝殉难了!……谁能清洗我们身上的血迹?”
- 承受存在主义的焦虑。
- 活在“人生谎言”中的人会试图用感知、思想和行动来操纵现实,以实现狭隘的预设结果。这样的生活方式通常有意无意地建立在两个假设上:第一,当前的知识足以定义什么能永远被称作正确;第二,现实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变得无法容忍。
- 出于天真制定的目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质为险恶的人生谎言。
- 人类的理性思维可以以数不清的方式来自欺欺人、扭曲事实。在科学出现之前,这种能力在道德研究中常常被视为恶魔般的存在。理性思维作为一个过程,本质上并不邪恶,而且是能够带来思想的发展与进步的。但问题在于,理性思维往往面对着一个最严重的诱惑,那就是将当下的已知视为绝对的真理。
- 理性是有生命的,它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却比任何人都年长。我们应该将它视作一个人格,而不是一种官能。它有自己的目标、诱惑物和弱点,能比其他天使飞得更高、看得更远。但是理性会爱上自己,也会爱上自己的创造,它会抬高自己创造的事物,并将它们奉为绝对的真理。
- 总有一天你会失去现有的地位,但你的人格会一直跟随你,帮助你战胜一切困难。
- 你就能在自己言行不当的时候感受到内在的分裂和脆弱。这不是在想象,而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具体感受。对我来说,那是一种下沉和分裂的感觉,而不是坚定和力量的表现。那种感觉似乎来自腹腔的神经丛,那里有一大块神经组织。我会根据下沉和分裂的感觉来推断谎言的存在,我也因此学会了识别自己是否在撒谎。
- 生活是痛苦的。人生的不完美是关于存在最重要和不争的事实。存在的脆弱性会使我们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由社会批判、轻蔑鄙视和必然的死亡带来的痛苦,这些痛苦虽然可怕,却不足以腐蚀这个世界,将世界变成地狱。
- 成功的谎言必然会带来无知和优越感。
- 聆听与你对话的人。 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 不断寻求新知, 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 酒精能赋予现实一种模糊性,而这也是人们喝酒的原因之一。酒精能让人暂时忘掉自我意识的沉重负担,喝醉的人并不那么在乎未来,他们也会因此感到异常振奋。
- 当人们困惑到一定程度时,任何相对合理有序的解释系统都可以让他们的心灵获得秩序和改善。不论是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还是行为主义疗法,都能够将他们生活的散乱元素有序地整合到一起,让他们获得对自己的连贯理解。
- 有时候,你必须改变理解一切事物的方式,然后才能理解某一件具体的事情。
- 有时候,你只需要闭嘴就可以做个很聪明的人。
- 罗杰斯提议读者做一个小实验,在下次遇到争执时,先停止对话,并且立这样一个规矩:每个人必须先准确反映对方刚刚表达的想法和感受,直到对方满意,然后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技巧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有用,我经常总结他人对我说的话,确认我是否准确理解了他们。
- 如果你一遇到假钞就认定剩下的全是假钞,那么不论这是因为时间匆忙还是你不愿意认真对待,对方都永远学不会区分真伪。
- 对话还有一种变体——讲课。讲课其实也是一种对话形式,讲师在讲话的同时,受众也在用非语言的方式与他沟通。人们会通过体态和面部表情传递情绪信息,而人与人之间像这样完成的互动所占的比例是惊人的。一个好的讲师不仅仅是在传递知识,他也会观察受众的感兴趣程度,把关于这些知识的故事以受众最易理解的方式讲出来。他讲的故事不光传递了知识,更说明了为什么这些知识需要被人们了解。要让受众了解某些知识的重要性,就必须告诉他们,这些知识会如何改变他们的行为或者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帮助他们应对阻碍或者更好地实现目标。
- 作家夫妇听懂了这个玩笑,他们明白这位朋友知道他们能承受住这种带有挑战性的幽默。这是对人格的考验,而这对夫妻出色地过关了。
- 随着我在教育和社会阶梯上的不断攀升,碰上这类对话的概率也越来越小。也许这和社会阶层有关,也许年纪大一些之后,交的朋友不再像年轻时的那样带有竞争性和顽皮色彩。
- 也别在装作讽刺别人的时候真的贬低他们。
- 共同探索通常包括一个复杂且十分重要的主题:每个参与者都要假设自己需要通过学习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坚持已有的立场。这样的对话能让参与者接触高阶的思想,并为生活做最好的准备。
- 你的电脑就像是森林里的一片树叶,树叶可以从树枝上被摘下,并被当作一个独立的实体看待,但是这种感知是非常具有误导性的。几个星期之后,树叶就会分解消失,因为离开大树的它无法持续存在。这就是笔记本电脑和世界的关系。笔记本电脑只能在很短的几年时间里作为电脑存在,因为它们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躯壳以外的东西决定的。 我们看见和拥有的所有东西几乎都是这样的,尽管这通常不是那么明显。
- 当汽车发生故障时,一个人对它的无知也会立刻显现。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抵达目标,在心理层面也会失去平静。汽车坏了,就需要求助汽车修理专家,一方面是为了恢复汽车的运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恢复自己对汽车的简单感知。
- 当一贯依赖的简单事物崩溃时,人们自身感知的所有局限性就会体现出来,然后那个一直都存在但却被我们有意忽视的复杂世界也就显现出来了。
- 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犬牙交错、复杂万分的,人们只能狭隘地感知到因果关系矩阵中的一个切面,同时又极力避免承认这种狭隘。在遭遇根本性问题时,掩饰感知局限性的脆弱面具就会破裂。感官的不足和认知的崩塌会让人不知所措,然后我们会看到什么?当我们看不清的时候,又应该把视线转向何处?
- 有很多故事都有类似的情节。混乱在家庭中逐渐显现,不快乐和怨恨一点点堆积,但所有问题都被扫到了地毯下面,被藏在地毯下的龙全部吞食。当大家共同建立的家庭秩序在逐步破败和瓦解时,没有人站出来说话。
- 本来可以在多年间逐步解决的问题,在一夜间被集中到了一起。无数被谎言、逃避和辩解所掩藏的问题会像洪水一样爆发出来,淹没一切。
- 如果你一味保持沉默,并因此觉得自己是个善良、和平又耐心的人,那么这样的想法不光大错特错,还会让地毯下藏着的龙长得更大一些。
- 你需要的是一个和你一样不完美的人。
- 也许妻子并不认同丈夫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所以她彻底不让丈夫参与对孩子的抚养,而丈夫刚好也就此逃避了烦人的管教责任。与此同时,孩子心中的怨恨也在不断累积,因为他始终活在母亲的满腹怨言和父亲的疏远冷漠中。一家人在痛苦的氛围中相处,所有被忽视的冲突都让夫妻双方将对彼此的怨恨通过一举一动默默地发泄出来。
- 关于这类问题的一个可怕真相是,导致婚姻失败的原因如果被有意忽视,一直得不到处理和解决,那么就可能发酵成为困扰夫妻双方一生的问题。想得到这样的结果,我们只要不做任何事情就行了。不要注意、不要反应、不要关注、不要讨论、不要思考、不要负责、不要面对混乱并且将其转化为秩序。你只需要天真而又幼稚地等待,混乱就会崛起并且吞噬一切。
- 要从A点到B点,你必须已经处于A点。如果你处于任何一点,那么处于A点的概率显然是非常小的。你需要决定自己生活的方向,因为你只有朝着那个方向前进才能到达终点。随意游荡无法让你前进,只会让你感到失望、挫败、焦虑和不快乐,使你变成难以相处的人。
- 人们做所有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同时人们也会给自己一点压力,这样才能持续成长。所以,如果一件事情太过安全,人们就会想方设法让它重新变得危险。
- 女孩既可以通过发扬女性特质在同性竞争中取胜,也可以和男孩进行竞争。但是男孩只能和同性竞争,若提升自身的女性特质,那么不仅会损害自己在同性心目中的形象,还会降低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女孩们会喜欢和自己做朋友的男孩,但不会被他们所吸引,她们只会被男性竞争中的胜者所吸引。男孩没法像对待同性那样和女孩竞争,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怎样才算赢。所以,当一个游戏变成女孩的游戏时,男孩便会离开。现在的大学,尤其是人文学科,是否正在变成女孩的游戏?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 就好像广阔的大地不会告诉旅行者应该如何穿越它一样。
- 后现代主义坚称性别差异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 性别是建构的,但是一个寻求性别重置手术的人却被毫无争议地当作一个困在女人身体里的男人。显然这两者在逻辑上是不能同时为真的,但这一点被忽视了,或者被“逻辑和科学方法都是父权压迫的一部分”这样的奇葩观点合理化了。
- 一对同卵双胞胎在出生时分别被两个家庭收养,第一个家庭如果比85%的家庭穷,第二个家庭比95%的家庭富,那么双胞胎中的两人在智商上会相差15。近期,另一个关于教育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22 ,这可以说是财富和教育差异能够带来的最大影响了。
- 人们被灌输了这样的观点:如果男性和女性的自愿行为带来了性别不平等的结果,那么这些选择一定是由文化偏见导致的。结果就是,只要承认性别差异的存在,就会被道德感十足的批判理论家们纠正。
- 大约5%的两岁男孩在性格上非常具有攻击性,会对其他孩子做出踢、打、咬等行为,只不过这些行为绝大多数在四岁时就会被有效纠正。
- 缺乏攻击性的女性和男性会倾向于将周围的人像小孩子一样对待,并且持续地自我牺牲和过度付出;他们更为天真,也总认为合作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他们避免冲突,因而无法直面关系和工作中的问题。这样的态度显得很高尚,也的确能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可,但其片面性也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当一个人太迎合他人时会无法维护自己,他会假设别人和自己想法一致,所以会期待相应的回报,却不知道该如何确保这一点。在得不到回报时,他没法表达不满或者直接索取认可,而这种不平等会激活他性格的阴暗面,使他充满怨恨。
- 怨恨的产生只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被占便宜了,二是自己不愿意承担责任。
- 俄狄浦斯式的母亲会告诉自己的孩子:“我是为你而活的。”。
- 《辛普森一家》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创作者并没有将纳尔逊刻画成一个不可救药的恶魔,虽然他被没用的父亲抛弃、被糊涂的母亲忽略,但是纳尔逊总体来说成长得很好。就连思想最进步的丽萨都会对他产生好感,虽然这一点也让丽萨困惑不已。
- 当软弱和无害成为唯一被有意识地接受的美德时,坚毅和支配性就会不知不觉具备一种魅力。这意味着,当男性被过度要求女性化时,他们就会对严苛的意识越来越感兴趣。《搏击俱乐部》和《钢铁侠》这类好莱坞热门影片都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点。
- 宁可拥有一个顺从而又没用的伴侣,因为这会给她们提供自我怜悯的机会,对这些人来说,自我怜悯的过程是极其愉悦的。
- 泰弗尔的研究说明了两个事实。第一,人是社会性的,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群体的成员;第二,人是反社会的,因为他们不喜欢其他群体的成员。
- 像所有处在类似处境中的人一样,她问道:“为什么是我丈夫?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能给她的最好答案就是我对存在脆弱性的理解。我让她想象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存在,这样一个存在缺乏的是什么?4 答案是:局限性。 如果你已拥有一切或已存在于各处,那么你就无处可去,也不会再有任何变化了。一切可能发生的都已经发生,可能存在的都已经存在。
- 没有局限,就没有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存在。
- 一开始,超人可以搬动汽车和轮船,可以跑得比火车还快,并且可以在楼宇之间自如地跳跃。在接下来的40年里,超人的超能力逐渐升级,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他甚至已经可以以光速飞行,并且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了。他还可以用眼睛发射高能射线、冻结物体、掀起飓风、撬动整个星球。核武器对他也毫无作用。就算是受了伤,超人也能立刻恢复。总之,超人变得无敌了。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超人变无聊了,他的超能力越强,他能够做的有趣的事情就越少。DC漫画在20世纪40年代首次解决了这个问题。超人的故乡星球爆炸之后残留下一种叫氪石的物质,而这一物质释放的射线恰好能对超人造成伤害。超人的故事中最终出现了20多种氪石,绿色能让他虚弱,红色能让他行为古怪,红绿色则能让他变异。
- DC漫画为了让超人获得持续关注还使用了其他方法。1976年,超人和蜘蛛侠进行了一场战斗。这是DC漫画与斯坦·李的漫威漫画之间超级英雄剧情进行的第一次交叉。漫威为了让战斗显得平衡,于是增加了蜘蛛侠的超能力,而这打破了游戏规则,让蜘蛛侠不再是蜘蛛侠,最终这也导致了剧情崩塌。 到了20世纪80年代,超人已经严重面临“机械装置之神”(deus ex machina) (6) 的问题。这个术语专门用来描述古希腊和古罗马戏剧中当主角危在旦夕时,全能神明突然出现并且将其拯救的反转剧情。即使在今天的许多故事里,当主角身陷重围,或者剧情难以继续发展的时候,也会出现观众预期之外的神奇反转。
- 超人有了合理的局限性。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就不再是英雄了,他的能力并不针对任何特定问题,所以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没有任何要努力抗争的东西,所以他无法被人们钦佩。
- 你爱一个人时不是在容忍他的局限,你爱的恰恰就是他的局限。
- 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来集中思考和讨论所有的危机和应对方式,其他时间就忘掉这些事情。 如果你不限制危机事情对你的影响,最后就只会筋疲力尽。
- 当你内外一致时,就能够专注于当下。谨慎地对待一切,整理你能掌控的事物,修复失序混乱的部分,做到精益求精。 你足够认真的话,其实是能够承受住压力的。人是非常坚毅的动物,能够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是,前提是你需要先看到存在的好处,否则你就真的输了。
- 猫最好玩的一点就是它们会被吓到,也会因为自己的过度反应而感到不满和尴尬。
- 在写完这一章不久,米凯拉的外科医生告诉她,她脚踝的骨头已经融合了,需要移除人工脚踝,但是未来不排除有截肢的可能。米凯拉在置换手术后又疼了8年,行动能力也大受影响,即使现在已经好了很多。四天之后,米凯拉遇到了一位新的理疗师,他是位踝关节治疗专家。他用手环绕住米凯拉的脚踝,用力按压了40秒,同时让米凯拉前后移动脚掌。一块错位的脚骨回到了原位,米凯拉的疼痛立刻消失了。米凯拉从未在医护人员面前哭过,但是这次她突然哭了出来。米凯拉的膝盖能够伸直了,现在,她能走很远的路,还经常光着脚到处散步。她小腿的肌肉也在恢复,人工关节也有了更高的灵活度。2018年,米凯拉结婚了,还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伊丽莎白,那是米凯拉外祖母的名字。 生活是好的,至少目前是。
- 整整一个学期,彼得森教授只布置了一项任务,那就是书写个人成长史。他要求我们将自己从出生开始的所有人生经历划分成7个不同的阶段,列出每个阶段里5个最重要的事件,然后逐一分析这些事件在情感、认知和成长上给自己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