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身上虽然来自父母的基因各占一半,但母亲一方却要“额外”承担怀孕和哺乳的重任。因此,一个符合生物学基础的家庭,必将以母子亲情——而不再以父子所属关系——为核心来加以建构。」
书籍名称:《被劫持的私生活》
基础信息:2008 / 山西人民出版社
豆瓣评分:7.9/10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273876/
读完时间:2017-11-02 10:48:23
我的评分:5.0/5.0
我的标签:#2017
免责声明:本页面所发布的笔记仅用于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摘录、总结和反思。内容大多为书中原文或书中观点的简要提炼,并不代表我个人的立场、意见或价值观。书中观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了解或采纳,请参考书籍的原始内容。
阅读笔记:
男人的欲望
假定这20次全都发生在女人的“危险期”。
很多人在搭进全部家当后,却主动放弃与美人一亲芳泽的权力,为的只是表白自己“动机的纯洁”。男人因而具有了一个令自己麻烦不断的天性,就是所谓“禁果分外甜”的心态。与此相对应的是,男人无法对已经被自己征服的女人保持长久的兴趣。
女人的诡计
人类又不得不长出个硕大无朋的脑袋。因此,胎儿不得不在很不成熟的时候被娩出母体。
当然,这个女人的毛越少,抚摸所产生的效果就会越好。
维多利亚时期的欧洲男人,痴迷的部位则是女人秀挺的脚踝——从福楼拜的小说中我们得知,当包法利夫人为迈过路当中的一个小水坑,轻轻提起长裙的时候,露出的那一小截脚踝虽然还裹着一层袜子,身后的那个年轻男人照样心驰神荡起来。
做了一阵子女人、后来又做了男人的提瑞西斯,
心理学家威尔森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在让猴子走一个跷跷板时发现,只是在无规律地、偶尔地给一点食物奖励的时候,猴子走跷跷板的热情才最高。这便是著名的“威尔森效应”。
就这样,我们有了一个父亲
最初级的氏族必定是母系的,因为只有母亲的身份能够确认。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位备受尊敬的土族舅舅和我们的汉族舅舅相比,一点儿也不更有用或更重要些。在16世纪法国人的婚礼上,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这位“非常重要”的舅舅。
区别。在性关系尚未被财产玷污的漫长年代里,生物本能驱使男人和女人选择多对多的群交。
父系专偶制家庭
男人剥夺女性的性自由,只是为了能得到一个可以确信为自己的子嗣,以便财产继承。在古希腊,一个男人与他人的妻子通奸,做丈夫的可以杀掉这个男人;可是,如果这个男人强奸他人的妻子,做丈夫的却只能要求一笔罚金。这两者的区别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的:在前者,合法丈夫的财产有在他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奸夫通过一个野种孩子一下子全部窃取的危险,所以这个奸夫犯的是死罪;而在后者,那男人犯的错误,不过是类似于在未征得主人同意的情况下,用了一下他的自行车,事后还完璧归赵。从这个角度看去,与阴险恶毒的通奸相比,强奸简直就算不上什么,罚一笔钱了事!
“父亲”这一概念的产生及社会剩余财富的出现,使得男人有了拥有可以确认为自己的孩子的念头,以便将属于自己的财产遗传下去。男人的这种要求,使得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氏族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婚姻家庭。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人类的婚配制度第一次背离了他们自己的生物学本性。最终,产生了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中国何时开始一夫一妻制
因此,“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的真正意思是,如果是遵照母系的婚配和承继规则,那么孩子就称姓;如果是遵照父系的婚配和承继规则,那么孩子就称氏。
父权下专偶制的本质——让男性得到一个在血统上靠得住的后代。
巫术与宗教——鬼神对我们性生活的看法
如果你在意鬼神对你的看法,你就有了宗教感;如果你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你就有了道德感。
道德——别人对你性生活的看法
另外,除了由恻隐之心先天产生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外,道德观念中的其他成分都是后天建构的。
在诸如此类的道德观中,我们能够找到多少理性因素呢?因此休谟说,道德现象是“事实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科学的问题”。
在母系氏族社会,在性方面最不道德的一定是一位美丽却又性冷的女人——她拒绝用自己颇具性魅力的身体,来为氏族的兴旺和农作物的丰收做贡献。而到了父系氏族社会,道德却成了“禁欲”的同义词,成了对性资源的蔑视。
欧洲封建贵族领地上的农民并没有人身自由,因而被称为隶农。他们从贵族手上租赁份地的过程,与其说是老爷让隶民拥有土地,不如说是老爷让土地拥有隶农。因为,隶农既无权搬迁,又无权改行。他们被这份租约钉死在份地上,只要人活着,就得交租和服劳役。一直到13世纪之前,贵族的领地上都是隶农少而土地多,领地内有大量的可开垦荒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隶农的儿子娶了媳妇成家之后,仍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那对领主来说就是一种损失——他领地上虽然多了一个壮劳力,可他的地租却并没有得到相应增长。于是,很多领主规定领地内的隶农们实行长子继承制。这就让隶农的次子们陷入无地的状态,从而不得不接受领主开出的条件,去开垦荒地。为了让荒地得到开垦,领主甚至愿意为开荒者盖一个小茅屋。就这样,隶农的次子们只要一成年就搬出去组建新家庭。
寒士们得以擢升的机会大大减少,光会分猪肉可就不行了。要想当官,就必须在“孝”字上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才行。这就使得孝顺父母这一正常举动变得越来越夸张、越来越成做秀。王祥卧冰、郭巨埋儿之后,中国做儿女的算是倒了大霉:如果父母生了病,儿女要从自己大腿上片一块肉下来做药引子不说,还得尝尝父母的大便是什么味道,才能算是孝。据说,如果病有治,大便就是咸的;如果病没治了,大便就会发甜。
但自从汉以“孝廉举士”之后,孝道变成了一个人升官发财的途径,这才使得对父母的孝顺变得过分和做作起来。这大大强化了大家庭中父母的地位。在一个家庭中,儿子都没什么地位,又何论他的妻子呢?
缠足始于宋朝,
下班回到不足15平方米的家中之后,立即倒在大床上,像石头掉进水里一样沉睡过去。
即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也会在脑子里想出一个怪念头来,然后分别扮演正方和反方,自己和自己打架。人们往往将这个怪念头起名为“道德”。说实话,在“道德”这两个字的名义之下,人类的蠢行和恶行实在是太多了。
巫术与宗教——鬼神对我们性生活的看法
在人类430万年的历史中,一夫一妻制的时间只有6000年。而将爱情视为婚姻基础的这个念头,从产生到现在——不到200年!看来,令人惊愕的倒不是这个荒谬的念头何以会产生,而是它怎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奉为圭臬。
抢夺生存空间的斗争中,微生物们处于攻势,高等生物们处于守势。它们防御的武器就是性交——通过同类间交换遗传物质以使后代获取多样性,免得在一次流感或SARS中全部死光。这就是性的本质。它给这个世界带来多样性。
在漫长的狩猎采集时期,一个女人的策略恰好是把水搅浑,让尽可能多的男人认为他可能是她的孩子的父亲——这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多父”理论。
6000年的时间里,男人给了女人两样东西:一副枷锁和对丧失这副枷锁的恐惧。
说:“婚姻只能给男人带来两天的幸福,一天是把新娘带上床,一天是把她送进坟墓。”
很多人想出很多办法,事情却变得更糟
可是我们已经知道,要产生爱情的感觉,就一定要有性压抑。
没有孩子的婚姻,不过是一对彼此喜欢的男女住在一起罢了,完全与别人无关,也与法律无关。因此,它毫无社会意义。
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家喻户晓。人人都知道“力比多”,知道人格由超我、自我和本我三部分构成——“力比多”在这三个部分之间自由流动,才能避免神经官能症。既然话都说开了,大家心里想的都一样,那么,做某事与不做某事之间就并没有太大区别。以前,一个人做了某件不好的事情,别人就会指责他“真丢人,真不道德”;可现在,他和别人的区别仅在于他有“贼胆”去做了,如果他受到指责的话,也只能是“您胆子真大”之类,这样的指责又能让人有多在乎呢?而那些却硬憋着的,结果得了神经官能症,害人害己,谁更光荣还两说呢。于是,人们不仅对各种出格行为极为宽容,更在内心深处丧失了对道德观念的尊重。
什么是“被消费所异化”?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掏出一支香烟之后,发现烟盒里只剩下一支了。他就会把这最后一支烟拿出来到处敬人,嘴上说:“最后一支了,帮帮忙!”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同事一定
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理解,为什么性解放浪潮中,人们拒绝和同一性伴做爱超过一次——同一种经历,没必要再来一次。在谈
走好,父亲
正如鱼不需要自行车。”
一个复杂系统要想产生相变,须满足内、外两个条件:内因是远离平衡态,意即系统内部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从而富于能量而变得敏感;外因则是系统外部出现一个扰动。这个扰动虽然能量很小,但因为系统离平衡态足够远,所以仍可以对庞大的系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从时间跨度来看,现行的父权制模式只占到人类整个历史的1.4%,谈不上有什么深厚的根基;
父权制宗教观和道德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男人都能得到血统上靠得住的后代,以便继承财产。为此,女人婚前须守贞操,婚后不许与其他男人有性接触。从理性和人性的角度来看,父权制社会的价值观并无值得令人尊重的地方;
玛丽莲·亚隆在《老婆的历史》一书中,表达了这个时代职业妇女们的心声:“为什么在你根本就不需要丈夫提供性生活、经济支持、共享住宅和共同抚养孩子的情况下,还要麻烦地结婚呢?”
而言,口服避孕药不仅可以“事先”服用,更可以“事后”补救。这使得女人对“突发”的性事件——
一个孩子的身上虽然来自父母的基因各占一半,但母亲一方却要“额外”承担怀孕和哺乳的重任。因此,一个符合生物学基础的家庭,必将以母子亲情——而不再以父子所属关系——为核心来加以建构。
罗宾·贝克的核心思想,大概可以戏谑地归结为这样一句话:和不住在一起的人做爱,不和住在一起的人发生性关系;和认识的人做爱;和不认识的人生孩子。如果彼此认识的一对男女非要生个孩子不可的话——看来这是未来社会力图避免的唯一事件——那得事先签个合同。
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变化和转型的时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的。但是,对于未来,我们却不能假装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