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我们过去读的中国历史建立在“同构性假设”的基础之上。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从前课本里读到的尧、舜、禹、汤长什么样子?秦始皇、汉武帝长什么样子?唐太宗长什么样子?宋徽宗、明太祖长什么样子?这些皇帝或许各有各的长相,然而,我们从画像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衣服和装扮没有什么改变。我们应该要问:“真的如此吗?”如果我们一直用同构性假设去投射、想象和理解中国历史,那么,许多事实我们就看不到,我们甚至不会察觉到它们的存在。」
书籍名称:《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
基础信息:杨照 / 2018 / 中信出版社
豆瓣评分:9.2/10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132713/
读完时间:2021-11-28 21:27:28
我的评分:4.0/5.0
我的标签:#2021,微信读书
免责声明:本页面所发布的笔记仅用于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摘录、总结和反思。内容大多为书中原文或书中观点的简要提炼,并不代表我个人的立场、意见或价值观。书中观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了解或采纳,请参考书籍的原始内容。
阅读笔记: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杨照
◆ 01 为什么要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我们过去读的中国历史建立在“同构性假设”[插图]的基础之上。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从前课本里读到的尧、舜、禹、汤长什么样子?秦始皇、汉武帝长什么样子?唐太宗长什么样子?宋徽宗、明太祖长什么样子?这些皇帝或许各有各的长相,然而,我们从画像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衣服和装扮没有什么改变。我们应该要问:“真的如此吗?”如果我们一直用同构性假设去投射、想象和理解中国历史,那么,许多事实我们就看不到,我们甚至不会察觉到它们的存在。
甲骨文和我们今天通用的文字有直接且密切的传承关系。一个懂中文的现代人只需一点儿训练,就可以快速认出约百分之六十的甲骨文。所以罗振玉和王国维这样的大学者,拿到甲骨印记,很快就解读出了很多字。然而认出字以后,学者却要再花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才真的清楚一连串文字讲的意思。为什么那么难?因为绝大部分人习惯用后来的中文及其指涉的内容去推想甲骨文要说的事,就走上歧途,浪费了很多时间。
◆ 02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
我们不可能复原历史当中发生过的所有事情。历史学、历史知识和历史之间,总是存在着一道鸿沟。历史学一直不断努力,想要尽量将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保留下来,予以重建。但是,能保留的,能重建的,永远只能是真实历史中的一小部分。
◆ 08 顾颉刚的“古史层累构成说”
顾颉刚的“古史层累构成说”
◆ 09 考古考什么?
考古学的进展必须经常依赖前人的垃圾堆。废弃的垃圾比持续使用的东西更有可能被留下来。通常没有人会搬走垃圾堆,以后使用居址的人也不会去动垃圾堆。
◆ 11 中国历史要从新石器时代讲起
中国历史要从新石器时代讲起我们讲中国历史起源,还是从新石器时代讲起比较合适。
◆ 12 “满天星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什么是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这其实是个时代错乱的说法。因为新石器时代还没有“中国”存在,经历后来的历史发展,这一整块地方才变成一个亲和、彼此关联的巨大系统,也才有政治与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严格地说,新石器时代早于中国的出现与确立。
◆ 09 以器皿为开端理解中国国家起源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像马家窑出土的陶器,所需的火窑条件就太复杂了,非得有专业化、集体化的发展不可。到了制造青铜器,那就更不得了了。烧制陶器一般至少需要600℃,换作铜器,就要烧到1000℃。这当然不是一般随手捡来干燥后的木材所能烧出的温度。其中涉及特殊的燃料,更涉及萃取原料的特殊方式,毕竟铜不是从地上捡了就有,混合青铜所需的锡也不是。制作越困难,耗费的力气越大,显然也就需要越强烈的动机和理由了。
我们现在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些满天星斗般散落分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就是后来夏文明与商文明的主要构成元素。至少在一件事上,就是对容器的执迷——只要看到容器,就喜欢得不得了——的确是一脉相承的。
◆ 01 夏、商、周是前后接续的王朝吗?
殷墟,它是20世纪中国考古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殷墟考古发掘出大批甲骨,整理这些甲骨使历史学家得以重新验证了《史记·殷本纪》的世系表。
◆ 03 同时存在的夏、商、周各在何处?
可供查考的商人起源的相关地点,几乎都在黄河冲积区。这里的土都不是原生的。黄河每年带下来的冲积土,几千年来反复覆盖了这个地区。就算有考古遗迹,也都被沉埋在不知多深的沉积土下面,无法发掘。所以一直到今天,早商的考古迟迟无法有具体的突破。
◆ 04 中国国家起源的实际状况
夏、商、周是三个不同氏族、不同文化,但后来发展出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将不同群体融合在一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他们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黄帝。三个本来各有不同起源和特色的文明、社会、民族,因黄帝而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庞大的亲族组织。考古证据显示,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这和文献上的黄帝始祖一元传说大不相同。
至少到司马迁写《史记》时,多族多元的记忆其实还没有彻底消失,所以各族始生神话仍然反映了古史上的夏、商、周多元并存的情况,这和新石器时代考古资料的推论是一致的:夏、商、周是三个不同的独立族群,他们进行了非常复杂、非常激烈的互动,最后产生了一个融合的新文明。
◆ 05 三大区域的互相竞争推动了国家的产生
部落是人类最早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集合形式。
◆ 10 夏人通过建筑技术而成为共主
商人很有可能就是靠青铜器及其通天地功能而崛起,并取夏的共主地位而代之。
◆ 09 氏族 ——全新的组织形式
古籍里明白分辨:墙以内是“城”,墙外面叫作“野”,“野”的外面,叫作“林”,“林”之外呢?叫作“郁”。这个系统一方面是地理、空间的系统,一方面也是氏族的系统,空间远近同时代表氏族关系的远近。
◆ 10 夏、商、周的共主更迭
夏人最有可能的重大突破是将夯土技术用于兴建城墙,改造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的形式,让它变成以城为中心,向外放射,重新编组人口分布为城间、城邦关系。
◆ 01 文字系统的发明
人类文明逐渐加速,变化的时间尺度逐渐缩小,关键就在于文字的出现。
大部分原初文明都懂得运用轮子。可是,轮子在各个文明中几乎都是被独立发明的,同样的发明程序被重复了几百次、几千次。每一件事都是从试验、错误中做出来的,要不然只能借由人的移居被缓慢地传播出去。
语言是声音的,依赖的是听觉,文字依赖的则是视觉。这两种不同的沟通系统,在一个时期内重叠发展,自然会交杂在一起,让文字符号能够代表语言,代表声音。
法国学者商博良(Champollion)解读出埃及象形文字,关键就在于他通过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上面刻了一篇文告,用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书和古希腊文三种文字刻写同样的内容,可以彼此对照——加上他对近东多种语言的深入认识和了解,耐心地查考对比,终于做出一张对照表。
◆ 02 中国古代文字的特殊功能
为什么中国文字没有走向单纯表音的道路?
目前能有把握解读的古文字系统,只有一个文明,只有一个社会,其文字系统没有走表音的路线,那就是中国古文字。其他不完全表音的文字系统,几乎都和中国的文字系统有关系,像日文和文字改革之前的韩文,其非表音的记号,都是来自中国的汉字。除此之外,其他文字系统基本都是表音的。
图像和语言如此配合,其作用范围就大大扩张了。看到符号,就念出那个音,这样,有限的几个符号就能代表并记录所有的语言内容了。
保守估计,总要五百年、一千年,才有可能让一个文字系统发展到拥有大约四千五百个各式各样不同的字吧!这四千五百个字到底怎么来的?我们原来以为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只要解读了甲骨文,就能明白中国田猎时期的文字组构方式。结果却不是这样。我们明白了,殷墟甲骨文绝非草创期的文字,我们必须继续祈祷,将来或许还有机会找到在甲骨之前的文字痕迹,真正解开中国最早的文字之谜。在那样的材料出现
◆ 03 “商”为何又被称为“殷”?
再举一个可能相关的例证。《史记》称周之前的朝代叫殷,其历史记录在《殷本纪》中。而今天我们通用的名称,则是商。“商”这个字比“殷”出现得更普遍。
整理甲骨文时,研究者发现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我们找不到商人自称为殷的记录。“殷”这个名称,是周人用的,而且带有贬义。周人要表现和商人亲近,表现对商人尊重,用“大邑商”;但若要表现敌对与轻蔑的话,就会用“殷”。
“坐贾行商”,意思是,固定在一个地点上开店铺做买卖的,叫作“贾”;那种跑来跑去,将货物从这里买运到那里去卖,才叫作“商”。
◆ 06 商朝的人祭与人的观念
人殉指的是和墓主有特殊关系,对墓主有特殊意义的人,在墓主死后,被一起埋进来,等于是陪伴他去另一个世界。
◆ 07 商朝统治的二元系统与占卜的两派
从王亥以下,商人建立了氏族内部掌权的二元系统,降低了内部的冲突。两边轮流执政,你有机会当老大,我也不会总是被你欺压。我知道之后要换你管我,所以当我管你时,我不会无理地欺负你,因为很快你就能报复了。
看起来,旧派简直无所不卜啊!那新派呢?新派之新,很重要的就是大幅减少了卜问的项目。依董作宾先生的整理,新派的卜问场合,只剩下八种——卜祭、卜戎、卜猎、卜旅、卜牺牲、卜起居、卜旬、卜夕。其他那些卜生、卜死、卜梦、卜雨、卜好日……都取消了。
张光直先生对照发现,采用新派或旧派做法的统治集团,和他整理出的二元执政系统分布基本相符。[插图]二元系统中,一个氏族群以甲族为最大,另一个以乙族为最大。属于甲族团体的王在位,用的就是新派做法,而属于乙族团体的王在位时,都采取旧派做法。这是商朝二元政治系统存在的另一个明证。
◆ 08 旧派、新派此消彼长与鬼神信仰的衰落
在一个意义上,后来的中国人都是周人的后裔。周文化,而非商文化,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
于是和周文化天差地别的商文化、商人鬼神信仰及商人建构的鬼气森森的世界,就被埋藏遗忘了将近三千年。这段历史和这种特殊的文化,竟然奇迹般地在最近几十年逐渐复活,重见天日。这是了不起的史学成就,这是我们超越传统视野,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所能够得到的惊人知识飨宴。
◆ 01 中国农业文化的多中心扩散发展
美索不达米亚在两条河流之间,“美索”(Meso)就是“之间”的意思。它是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刷堆积出来的地带。
现代的埃及人,和建造金字塔、制作木乃伊的古埃及人,完全是两回事。现代埃及人是后来才从两河流域、阿拉伯半岛移居过去的。古埃及的文化与人种,基本上灭绝了。
◆ 05 商朝的鬼神信仰
一直到20世纪,维特根斯坦还自信地宣称:“死亡不是人类经验。”
萨满教的“萨满”,指的就是有能力可以在这两个领域来回的人。
张光直先生发现,商文化带有浓厚的萨满教意味。
◆ 07 商人权力的基础
商人崛起的过程中,驯服了别人驯服不了的大型动物,在和动物接触的过程中取得了特殊的自信。“我能拥有别人没有的力量,让别人怕我,不能抵抗我,因为我的动物是我独有的帮手,别人没有这种帮手。”于是,他进一步相信,这样的帮手可以带来别人无法做到的许多突破。其中一项就是通过与死灵的沟通,来控制自然中的种种伤害和破坏因素。
◆ 09 周人和羌人的联盟
“姜”和“羌”基本上是同一个字,商人甲骨文中带着轻蔑贬抑的意味称羌,等到羌人也进入了使用文字的阶段,他们就转化羌而为自称的姜。
姬、姜二姓明显形成了一个二元融合团体,固定地交叉通婚。这一代,姬姓男性领袖娶姜姓女子为妻,下一代就换成姜姓男性领袖娶姬姓女子为妻,如此不断加强联姻关系。
◆ 10 周人偷学商人的青铜铸造和文字
突破获取了秘密的周人,第一个反应不是“那我也来用这套方式和我的祖先沟通”,而是“那我就能够用这套方式来和你的祖先沟通了!”因为商人向来宣称他们自己的祖先最强大、最厉害,而且商人垄断了和祖先沟通最有效的手法。
◆ 07 周人的人本观念
周人越来越不信鬼神,转而强调可以在现世中观察、掌握的东西。他们的天越来越远离人格神,要了解天,不必也不能诉诸超越人间的经验,反而是回到人群里,看人民的反应。
◆ 10 周人全新的制度设计 ——封建制
周人以不一样的信念,建立起不一样的政治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封建制的建立有赖于中国信史上的第一位政治家——周公,也许还要加上召公——的智能设计,还需要很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才能成功。一旦封建制成立,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也就彻底被改变了。甚至可以说,我们后来认知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也才从阴森鬼魅的商文化中脱化而出,正式形成。
◆ 02 中国第一位政治家 ——周公
这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政治家出现了。正因为过去传统中讲中国古史,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传说人物,从黄帝到尧舜禹汤,所以在重新认识中国历史的过程中,我刻意不提这些人物,避免用人物串联的方式来铺建古史。
从黄帝一直到文王,他们的事迹一则没有确切的史料根据,中间都夹杂了许多明显带有时代窜乱和不可信的内容,二则无法由后世所建立的制度或文化中得到证实。换句话说,既无当代记录可供依据,又没有长远的影响可供覆案,那么在说明中国历史起源与发展时,我宁可存疑。
周公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在二次东征之后建立了封建制。这套制度足足存在了七八百年,一直到中国文字记录高度成熟的战国末期。
◆ 05 封建以后如何统治?
封建的第一个步骤,其实是“武装殖民”。
◆ 08 封建层级
那个时候当然还没有整齐的“公侯伯子男”五爵制,五爵制是后世到东周才整齐固定下来的。
◆ 11 封建制与文字功能的提升
西周是刻有铭文青铜器的极盛时代。显然是后来发明了可以稳固保存书写记录的其他方法,周人对于青铜器的依赖也就下降了。于是青铜器越铸越少,青铜铸造的技术也随之变得不那么精良了。
◆ 14 总结: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奠基
封建新政治也刺激了新地理的产生,或者说彻底改变了这块区域的地理划分。中国被重新分成一个个国,每一个国又分成一个个更小的封地。其中有许多国的地理基础,历经两千多年,持续作用,至今规范了我们的地理认识与理解。例如说,尽管山东作为一个行政单位也有几百年了,然而山东的东部和山东的西部,至今在风土意识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边是齐,西边是鲁,行政上没有分别,但历史上的界线却继续存留在人的观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