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一八二O年七月二十七日致济慈的信,是一个结核病人对另一个结核病人的安慰,信中称他获悉“你还是带着那副肺痨病人的病容"。这还不仅仅是词语转换。肺痨被理解为一种风度,而这种外表成了十九世纪礼仪的标志。胃口好成了粗鲁的表现;而看上去病厌厌则成了荣耀。」
书籍名称:《疾病的隐喻》
基础信息:苏珊·桑塔格 / 2003 / 上海译文出版社
豆瓣评分:8.2/10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64734/
读完时间:2018-06-04 16:46:17
我的评分:2.0/5.0
我的标签:#2018
免责声明:本页面所发布的笔记仅用于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摘录、总结和反思。内容大多为书中原文或书中观点的简要提炼,并不代表我个人的立场、意见或价值观。书中观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了解或采纳,请参考书籍的原始内容。
阅读笔记:
牛津通识读本:基督教神学(中文版)
戴维·福特
◆ 第一部分 对该领域的描述
神学即是对宗教所提出的问题及宗教本身的思考。
◆ 第二章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
神学应对的是着眼于宗教所提出的关于意义、真理、美和实践的问题
最常见的标签是效仿政治学的:保守神学、自由神学、激进神学。这些术语的优势是揭示了基督教神学的一个关键问题:过去如何与现在及未来相联系。假如你是“保守的”,这通常意味着你想保留过去的某种形式,抵制现在的变化。“自由”意味着你轻松自如地面对过去的权威,面临当代的各种要求时更能接受变化——其神学诉求是上帝本身及上帝赋予人的自由。“激进”意味着你能接受根本的改变,往往借助于诉诸耶稣及早期教会基督教的根基。
第一种类型是一种极端,因为它从外部看待基督教神学,着手处已是心有定见(或者是固有的意愿或想象),只在适于自己体系的地方加以利用。然而,这代表了我们文化中对待基督教(或其他宗教)神学的一种普遍态度:认为它已经过时、是骗人的玩意儿、不道德、制约了人们的想象力,只有当它与自己的体系相符时才表示同意,与神学没有任何严肃的对话,也不承认它有任何实际影响。往往,这种极端类型根本无视神学中最精彩的部分,所做的只是把基督教描画成滑稽可笑的模样。不过,这种极端即便是当其博闻明达之时,也还是会时常表现出上章所说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具有很强的现代性。
◆ 第九章 体验、认识与智慧
从下面的三角形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主要问题均出现于三个角的连线之间——认识产生于自我和世界之间,意义产生于自我和语言之间,真理产生于语言和世界之间。